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

很新、很新的我


绘本:很新、很新的我
文:夏洛特。佐罗托
图: 艾瑞克。布雷格的
译: 李碧姿
出版社: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

作者简介:
  夏洛特.佐罗托(Charlotte Zolotow)1915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。自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,即在美国的Harper出版社工作。她虽曾因为育儿而中断过工作,但复职以后,即返回Harper,并于1981年担任这家出版社的副社长。其为儿童主编童书前后达三十年之久,是一名杰出的童书编辑兼绘本作家。
 夏洛特.佐罗托的作品数量相当惊人,由她写成的绘本,共有七十余本之多,而与她合作过的画家,则计有三十余人,其中,有很多都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绘本画家。
 夏洛特.佐罗托的文字颇富诗意。其作品的内容特色是:所有的故事皆以「小孩」为主角,并以写实的方式,呈现书中小孩的一段「成长经验」。所以说,夏洛特.佐罗托一生都在捕捉儿童成长的各种可能。由于描写细腻,又具普遍性,故颇能得到读者的共鸣。

内容简介:
  有个男孩离开了,离开他熟悉的房子,那贴着气球壁纸的卧房;离开爱把玩的积木;离开他心爱的泰迪熊和熊猫玩偶……。因为,男孩现在会更喜欢木头纹路壁纸的朴实;更喜欢上图书馆借一本有关贝壳的书;更喜欢知道贝壳怎么冲刷上岸来的生命故事。因为,昨天的「我」离开了,这一刻,我是一个很新、很新的「我」。一个小男孩面对成长的省思及感动,优美的文字及意境,透露着告别昨日的感伤与成长的欣慰。

阅读心得:
  成长是一种心灵上的微妙改变,我们经常在过程之中感到困惑不安,不确定这样的变化是好还是坏,自己又该如何承担与面对。我们的确一直都在变化中,每一天的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变化当着。既然变化是生命的常态,我们该如何成熟地去面对与看待呢?
  《很新、很新的我》这本绘本,淡淡地以小男孩清晨起床后的奇妙感觉开始,他感觉“有人离开了”,只是不知道是谁。他点算着家庭成员,一个都不少。那到底是谁不见了呢?他开始环顾卧房四周,尽然发现自己不再喜欢去年自己所选的的壁纸图案,他继续在家中游走,景色依旧,但心里的感觉不同了,他心里还是觉得“有人离开了”。下午朋友来到他家邀约他一起玩打弹珠,他不再感兴趣,反而喜欢到郊外散散步;妹妹邀他一起玩积木,他也没兴趣,他宁愿一个人独处。反正,他心里就是觉得“有人离开了”。自己房里所摆放的玩具与布偶都似自己喜欢的,只是现在他也提不起兴趣把玩它们了。他开始对一盒某个夏天从海边捡回来的贝壳的经历感兴趣,希望可以到图书馆翻翻关于贝壳的书。于是,他找来一个大箱把房间里的玩具布偶全部打包起来,他知道:“有人离开了”,而且是在箱子里头。而男孩现在正是一个很新、很新的自己。
  故事宛如的诉说着一个男孩面对成长的省思及感触,优美的文字及意境,透露着告别昨日的感伤与成长的欣慰。这本书可以是一种陪伴,慰藉孩子告别昨日的怅然;亦可以是一面镜子,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,让孩子幽微的察觉到自己内在的变化,与自己跟亲密。它更可以是一本与同侪或亲子风向的书,让彼此在寻寻觅觅的成长路上,有更多地了解与包容。
  或许,我们已经完全忘记,小时候我们是如何的迷恋者蕾丝边的洋装、美美的蝴蝶结、可爱造型的发夹、晶莹剔透的弹珠以及粉红色云样的棉花糖;而今,看着孩子收集各种各样的贴纸、细细数着一张又一张的魔法牌、吵着要冰淇淋时,却又感到深深的不耐烦。或许我们从来没想过,在成长的过程,曾经有过想离开的心情。甚至在离家后,象征性的割断脐带后,才有办法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  其实,生命的美妙不仅如此,变化的层面更可以细微到意念之转的瞬间,我们的确都是死于昨日的种种啊!我们何必畏惧变化,而将自己埋首着在表象世界里紧捉着一点点的安全感不放呢?让自己全然敞开,让无常的变化如风动,轻拍着我们觉知的羽翼,穿越表象的层层遮蔽。新与旧之间,都是我,而细微的观察就是那过度期最安实的桥梁。借助这本绘本的故事,让我们学会耐性的聆听自己或孩子内在成长的召唤吧!
(文/黄晓彤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